足浴盆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足浴盆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6旬老人出班史风靡北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文章库玉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3-02 14:39:22 阅读: 来源:足浴盆厂家

一本由几十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撰写,描写几十年前自己高中生活的回忆录,现正风靡北流,不同的人对此书做出不同的解读

一群老北高和他们的班史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邹 江) 2009年6月,当又一批高中生即将告别高中生涯的时候,北流有35位已经60多岁的老人,出了一本书《独石湖畔一千日》,集体回忆40多年前自己在原北流高中61班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本书在北流教育届掀起不小的波澜,许多校长、学生看了这本书之后说:这本书是在怀旧,更是在促新,它是自力更生,艰苦朴素,奋发图强,开拓创新者最好的人生启迪。

老北高61班当年的班花@@@ 6旬老人出班史

记者近日翻看了这本书。该书208页,内容非常丰富,有关于老师的回忆、同窗的情谊,有那个特殊年代的教学内容、教学思想,还有旧北高时期的风物记事。北流政协一位编撰文史资料的干部说,这本书填补了北流的高中教育关于这段历史的文史资料空白,而且由于是由每个同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笔撰写,可读性很强。

这本书的始作俑者之一是原北流文联副主席李洪波。今年6月30日,他向记者回忆了这本书出炉的前后经过:在2005年的一次高中同学聚会时,一个同学说,北流高中61班是国家在极端困难的1962年,由全县考进北流高中一半的学生组成的(全县仅招高中生两个班),并毕业于1965年。1966年高考取消,1968年北流高中停办,直至1978年才恢复。因此,北高61班的学习生活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不把这段历史记录出来,实在太可惜了。他的话引起大家的共鸣,于是,由众多同学回忆自己高中生活点滴再汇集成本的想法就提了出来,并初步定名为《独石湖畔一千日》,由老班长罗世榕向工作在全国各地及海外的61班的同学发去了征稿通知。通知发出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老同学纷纷响应,远在大洋彼岸的李古秀同学也从美国寄来稿件和赞助款。短短三个月时间,编委会就征集到同学数十篇稿件(其中有诗歌和散文),还赞助了数千元的出版费,使这本书十分顺利地进入了编辑出版的各个程序,今年夏天这本书终于付梓出印。

书的封面@@@ 老师们的大脑革命

李洪波说,61班有不少同学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他们希望这本对过去教育情况进行回忆的书,也能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有所触动和启发,最终有所行动,以促进北流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是,在这本书出版后,北流市众多校长收到了李洪波等人赠阅的这本书。

李茜是一位年轻的中学老师。她谈起自己初读这本书的感受:当时的高中教育与现在相比,完全是不一样的环境和条件,我们的前辈在艰苦的条件下,在高中教育实践中创造出一套重视素质教育的模式,这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她对当时在课堂教学引入劳动课特别感兴趣,那时的学生们要在学校的劳动基地种植各种农作物,学习农业知识。这种劳动课当然带有那个物质贫乏年代的痕迹,但是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是否也能引进劳动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艰苦奋斗的品质方面,是否还有它并不能代替的意义呢?

关于北流高中名师的记忆,是书中的重要内容。北流高中老师刘振北说,他看了李洪波所写的《纪炽先生》特别感动。吴纪炽老师是北流著名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他多才多艺,深受学生欢迎。他经历过非常多的磨难,但是始终对教育矢志不渝。许多学生在回忆文章中提到他,都称之为自己的人生老师。刘振北说,吴老师的境界自己是神往之,并追求之。

人生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北流高中校长彭代彬,得知老校友们出了这本书后,一下子要了100本书。这位倡导学生以适应生存,学会做人,善于共处,不断求知为理念的校长,相信这本书能让自己的学生更好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61班所处的年代,正是国家极其困难的时期,那时的学生,早餐吃炒盐送白粥,午晚吃青菜饭都是非常奢侈的生活了,就是这样的伙食有的同学还经常欠费。在美国生活的李古秀回忆了当时的几个生活片断:一次,她和三个同学与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同学打赌,说她不可能吃完5个人的饭量。这个女同学居然答应了,随后慢条斯理地把5盒饭菜共1公斤米饭全部扫光。结果到了晚上,4个没吃晚饭的人饿得睡不着觉,而那个女同学也是辗转反侧肚子太涨了!她还回忆了有的同学由于实在忍受不了饥饿,偷吃木薯中毒高中生活的艰辛成了李古秀人生极大的财富,毕业后她考上了大学,后来在国内从医,中年时移居美国。在美国创业那几年,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每当想起高中往事,她就鼓励自己:还有什么比这更难克服的呢?现在,李古秀已在国外打拼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高一学生16岁的江珊珊和班上的同学也读了这本书。这些爷爷、奶奶当年的高中生活,让他们感到非常新奇。江珊珊在一篇读后感中说:物质生活极端困难,上学要步行几十公里的山路,有时连每月生活费都凑不齐,他们却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坦然应对,创造出了物质极端贫乏下令人惊叹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面对的困难也绝不一样,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升学的压力、就业的竞争。如何在面对人生的磨难时能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应对,在困难面前坚持自己的理想而绝不退缩,这是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经常思考的。

两代人在关于如何对待人生的苦难时,找到了最佳对话点。这也是李洪波和他的同学们所乐于见到的,他们希望这本书能成为青少年一代人打开人生宝库的一条智慧的钥匙。

西安中际中西医结合脑病医院

合肥康安癫痫病医院

太原龙城中医白癜风医院